慈濟大學推動國際學伴制度 促進本地生與外籍學生交流

 文:教資中心雙語計畫團隊 / 照片:黃茂霖


本校國際處執行「教育部高教深耕-國際化行政支持系統專章計畫」及「教育部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推動國際學伴制度,由本國生與外籍生配對,藉由交流互動提升本國學生的英文能力及協助外籍學生適應校園及台灣生活。國際處與教資中心雙語計畫團隊於 6 月 14日舉辦國際學伴執行說明會,共有 40 位學生參加。


慈濟大學致力於打造國際化校園,每年招收全球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人數約佔全校學生數的 8%。為了讓初來台灣的外籍學生能順利融入校園及台灣生活,國際處推動國際學伴制度。


113 年度國際學伴制度已招募了 44 位本國學生及 18 位外籍學生,目前已成功配對 18 組團隊,包含來自烏克蘭、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國的外籍學生參與,本國學生表示會想參加是希望可以透過這個機會來增加自己的英文口說實力並克服對英文口說的恐懼感,也希望可以在和國際生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彼此不同國家的文化。外籍生則表示希望能提高中文能力,並加強與台灣學生的友誼(Improve Chinese skills and strengthen friendship bond with Taiwanese.」。


慈大國際處表示,希望透過此次國際學伴說明會讓已配對的本國學生和外籍學生進行見面及交流。活動開始,由國際處藍天佑組長為同學們介紹活動事項和講解團隊在接下來的 6 個月的行程規劃,內容包含文化體驗或語言交換等。接著藍組長把本國生和外籍生配對分成各自的隊伍及每兩隊組成一組,一起製作義大利麵條軟糖塔比賽,建塔最高的前三組隊伍將獲得當地麻糬一盒,透過這個簡單的互動遊戲,學生們可以培養感情並建立默契。


活動結束後,各團隊紛紛在社交平台上建立群組,透過群組討論行程規劃及進一步認識彼此。希望在未來 6 個月的活動中,透過國際學伴的交流和學習經驗,本國生和外籍生學生不僅有機會可以提升彼此的語言能力、認識不同國家文化,還能建立長期的友誼。